东兴之战是哪一年(东兴之战发生时间)

“东兴之战”的历史背景:孙权病死,诸葛恪筑东兴堤二城

“东兴之战”发生在公元252年。按照曹魏的年号,是嘉平四年;按照东吴的年号,是在建兴元年。

从东吴这个年号就可以看出来,当时东吴内部正处于权力交替的阶段。孙权去世,由于晚年时期搞出来的“二宫之争”,少子孙亮继承了皇位。

诸葛恪(诸葛瑾之子)、滕胤、吕据(吕范之子)、孙峻(东吴宗室)作为辅政大臣。
东兴之战是哪一年(东兴之战发生时间)

诸葛恪在孙亮即位初期做了一件事,修缮孙权修建的东兴堤,并且在东兴堤左右铸造两个城坞,保卫东兴堤。

两个城坞各驻军千人,全端(全琮之子)、留略(留赞之子)两个人留守。随后诸葛恪引军而还。

东兴堤横亘在巢湖与长江之间的濡须,诸葛恪修缮东兴堤,并且在旁边建筑城坞,算是扼守淮南和江东的一条水道,加强了对曹魏的防备。

但诸葛恪的举动也刺激到了曹魏的敏感神经,况且东吴内部正是主少国疑的处境。在这种背景下,曹魏打算对东吴发动进攻。
东兴之战是哪一年(东兴之战发生时间)

进攻计划的制定:三路伐吴,拔除东兴二城

曹魏决定进攻东吴,但是具体的计划,在曹魏当中存在不同的声音。

按照《三国志·魏书·傅嘏传》引注的《战略》,以及《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引注的《汉晋春秋》的内容来看,在战争前期,曹魏内部有四个不同的计划,小编分列在下面。

一、乘船渡江,横行江表,对东吴进行抢劫抄略。

二、多路进攻大张声势,凭借巨大的威势离间、诱降东吴守将,等待东吴内部出现问题(以上两条为征南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毌丘俭其中之二提出,分别是谁不清楚)。

三、在要地驻军屯田,抢夺江北肥沃的土地,与东吴相抗,等待有利时机发动突然袭击(王昶、胡遵、毌丘俭其中之一提出,具体是谁不清楚,尚书傅嘏附议)。

四、由王昶进攻江陵,毌丘俭进攻武昌,阻挡东吴长江上游的援军,然后派遣精锐部队迅速拔除东兴堤附近的两个城坞,破坏东兴堤(镇东将军诸葛诞提出)。
东兴之战是哪一年(东兴之战发生时间)

这些进攻计划中,诸葛诞提出的计划最直接,得到曹魏实权人物司马师的认可。

不过司马师对诸葛诞的计划也进行了调整。按照诸葛诞的计划,派精锐部队突袭,抢在东吴支援之前完成任务,数量想必不会太多。而司马师的意思是大兵压境。

于是进攻东吴的计划就这样被制定下来:王昶攻江陵;毌丘俭攻武昌;司马昭率领胡遵、诸葛诞七万大军攻东兴。
东兴之战是哪一年(东兴之战发生时间)

“东兴之战”的具体过程

小编姑且将“东兴之战”的具体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东兴二城据守,诸葛恪迅速支援

胡遵、诸葛诞的军队人数虽然多,但毕竟受限于地形。曹魏军队架起浮桥到达东兴堤,分别围攻东兴二城。

但这两个城坞分别依山而建,地势非常险要。所以即使面对七万大军,东兴二城的两千守军也坚持了一阵,没有被迅速拔除。

而另一方面,诸葛恪率领四万军队日夜兼程支援东兴堤,终于在东兴二城没有失守前赶到。双方兵力的规模超过十万的大战一触即发。

二、“雪夜奋短兵”,东吴前部击溃魏军

诸葛恪令留赞、吕据、唐咨、丁奉率领部队作为前锋,进攻东兴堤上的曹魏军队。

丁奉担心曹魏军队提前占据有利地形,于是率领部曲三千人从小道进发,只花费两天就占据了东兴堤附近的徐塘。
东兴之战是哪一年(东兴之战发生时间)

当时天上正下着大雪,曹魏众将置宴饮酒,防备也相对稀松。丁奉决定趁这个机会发动进攻。

为了追求速度和敏捷,东吴士兵脱下铠甲,只留下头盔;兵器也放弃长兵器,只准备短刀和盾牌。

曹魏军队也看到这些东吴士兵,但装备上的不足更加令他们放松警惕,没有及时做好防备。

丁奉的士兵顺利爬上东兴堤,突然击鼓进攻,由于之前的轻敌,曹魏军队大乱,前营被击破;随后吕据等人赶到,继续进攻东兴堤上的曹魏军队,曹魏的败势已经无法逆转。

三、破坏浮桥,数万士兵葬身水底

古代冷兵器对敌人的杀伤的效率是比较低的,但是水火无情。

就像后来姜维发动的“洮西之战”中,数万陇西精锐葬身于洮水,“东兴之战”中的东吴同样借助了水利。

丁奉等人击溃曹魏军队,暂时保住了东兴堤和东兴二城,但如果曹魏军队能够顺利撤退,很大概率会重整旗鼓争夺东兴堤。

丁奉的“雪夜奋短兵”的壮举也无法做到一锤定音的效果,直接终结“东兴之战”。

即便曹魏与东吴相持之后撤军,那东吴也只能说是完成一个比较漂亮的防御战,但战果却比不上“洮西大捷”或者说“石亭之战”这样的大胜。

而有一个人成为了东吴的奇兵,配合丁奉等人的正面进攻,将“东兴之战”变成歼敌数万的大胜。
东兴之战是哪一年(东兴之战发生时间)

这个人就是朱桓的儿子——朱异。

在丁奉突袭东兴堤的时候,朱异率领一支水军进攻曹魏军队的浮桥,将曹魏军队的后路彻底断绝。

这样一来,在丁奉、留赞、吕据、唐咨或者还有诸葛恪本部的正面强攻令曹魏军队向后溃退,而浮桥又被朱异破坏,大批曹魏军队在走投无路之下投身水底。

按照《三国志·吴书·丁奉传》的记载,曹魏“悉许、洛兵大举而来”,大部分士兵是从北方重镇而来,不善水性。

所以可想而知,这些跳水的曹魏士兵基本上算是九死一生,再加上在混乱中自相踩踏,这次“东兴之战”曹魏损失了数万的士兵。

在江淮地区的主力部队吃了大败,那么进攻江陵和武昌也没有了意义。王昶、毌丘俭烧毁军营自行撤退。在“东兴之战”中曹魏可以说是败得一塌糊涂。
东兴之战是哪一年(东兴之战发生时间)

“东兴之战”的影响

“东兴之战”是一次规模比较大的战役,而且也非常惨烈,这样的战役当然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小编从东吴、蜀汉、曹魏三方来说一说“东兴之战”的影响。

东吴

东吴是“东兴之战”的胜利者,作为主将的诸葛恪成为最大的受益人。

诸葛恪一方面提升了巨大的威望,但同时也令他生起了轻敌的心理。

于是在“东兴之战”的次年,也就是公元253年五月,诸葛恪起兵二十万之巨侵入淮南,围攻新城。

但是遭到了新城守将张特的顽强抵抗以及驻扎在寿春的司马孚的二十万大军的威胁,同时军中发生疫病,最后只能撤军。

这次“新城之战”令诸葛恪在“东兴之战”中获得的声望扫地,激发了很多人的不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孙峻夺权,诸葛恪被杀。

我们不难发现诸葛恪和姜维这两个人非常相像,都是有过一次巨大的胜利而产生轻敌情绪,接着在次年收获惨败,从而威胁到自身在朝中的地位。
东兴之战是哪一年(东兴之战发生时间)

蜀汉

三国时期曹魏的实力远远强于蜀汉和东吴,蜀汉和东吴也算是唇齿相依,同气连枝。

诸葛恪在东兴获得大胜,决定继续入寝淮南,同时向蜀汉联络,从西线和东线一同发兵进攻曹魏。

此时“恰逢”费祎被刺杀(关于费祎的死因,实在有很多争议,小编姑且打一个引号),姜维失去压制,当然是一百个同意。

于是在诸葛恪围攻新城的时候,姜维出兵围攻南安,但是不久后粮尽退军。

曹魏

曹魏是“东兴之战”的失败者,当然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大。

首先是对“东兴之战”中各将领的处置问题。

当时朝臣提议将这些将领罢黜。但当时距离“高平陵之变”才三年而已,司马氏对曹魏的掌控还没有那么牢固。

于是司马师以自己不听从诸葛诞的话(也就是轻兵突袭)为由,将过错揽在自己身上,司马昭当时作为曹魏军队的主将,被剥夺了侯爵,算是承担起这个责任。

不过“东兴之战”后还是出现一个人事调动。

原先诸葛诞督扬州军事,毌丘俭督豫州军事,经历这次惨败后,二人调换了防区。

诸葛诞督豫州,毌丘俭督扬州,一定程度上为后来“淮南三叛”中的第二叛创造了条件。
东兴之战是哪一年(东兴之战发生时间)

另一方面,“东兴之战”的惨败对曹魏的礼制也造成了影响,小编将一些史料分列在下面。

《晋书·礼制》:“诸如此,皆依东关故事,限行三年之礼毕而除也。”

《宋书·郑鲜之传》:“文皇帝以东关之役,尸骸不反者,制其子弟,不废婚宦。”

《陈书·沈洙传》:“但魏氏东关之役,既失亡尸柩,葬礼无期,议以为礼无终身之丧,故制使除服。”

根据这三条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的时候,要下葬后才算完成了葬礼,才能出来做官、婚娶。如果久而不葬,主丧者要一直穿丧服守丧。

但是“东关之战”中战死的士兵难以收殓回来,所以曹魏只能将葬礼从宜,这些“久而不葬者”的主丧者守孝三年后就可以做官或者婚娶了。
东兴之战是哪一年(东兴之战发生时间)

小结

“东兴之战”和之后的“新城之战”都是发生在曹魏和东吴之间的规模较大的战役。

在“东兴之战”中,曹魏军队反了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那就是轻敌。

丁奉等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突然杀到东兴堤,令曹魏军队措手不及,出现溃退之状;朱异在敌后破坏浮桥,更是极大地扩大了东吴军队的战果。

总的来说,东吴一方在“东兴之战”中兼备智勇,再加上极为有利的地形,取得这样的大胜也就可以理解了。

而随后的“新城之战”中,双方攻守互换,诸葛恪同样是带有一点轻敌性质的豪赌,最后无功而返,还导致东吴政局中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看来轻敌真是为将者的大忌啊。

参考文献:《三国志》、《资治通鉴》、《晋书》、《宋书》、《陈书》、《礼记》

秒鲨号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0)

大家都在看

品牌推广 在线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