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人该如何造血,让自己活下来 | 峰会回顾01

虚拟人市场越来越火热,但无论B端营销,还是C端用户,虚拟人如何给企业、品牌、用户,带来长远的价值,既需要模式的创新和意识的提升,也需要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丰富。

2021年以来,虚拟人市场愈发火热,它似乎成为元宇宙世界的敲门砖,入场玩家最多、话题度也最广。

但在层出不穷的虚拟人营销刷屏背后,虚拟人究竟给品牌、给用户提供了什么样的不可替代价值?虚拟人如何实现商业化的正循环?千篇一律的画像之后,虚拟人的差异化价值如何产生?什么样的虚拟人企业更有投资价值?

5月27日,新声Pro举行以「虚拟人的现状和未来」为主题的线上峰会,邀请了来自虚拟人IP拥有方、商业化平台、技术提供商、投资机构等多个方向的9位一线嘉宾,围绕变现、虚拟人运营、投资三大主题进行讨论。

虚拟人该如何造血,让自己活下来 | 峰会回顾01

在「虚拟人该如何造血,让自己活下来?」圆桌讨论中,燃麦科技CEO唐迤指出,对于想接入元宇宙或Web3.0的企业来说,虚拟人是很好的切口。尽管当前还是以品牌联名等各种方式展开合作,但接下来虚拟人更大的空间在于,如何帮助AI实现可视化。

作为一家超写实数字人及数字资产运营商,燃麦科技去年5月20日上线的Ayayi,是目前国内最受关注的虚拟人之一,和LV、保时捷等诸多国际品牌都有合作。唐迤表示,品牌对虚拟人的认识正在升级,在合作时也越来越注意如何能产生长线的效果。

作为数字人底层技术服务商,除了通常认为的B端或者C端需求,奥丁科技联席CEO Grrisom认为,数字化演员,是虚拟人接下来值得关注的方向。因此,在虚拟人的表情能力上,奥丁科技做了较大投入,是目前国内对虚拟人的表情处理比较好的公司。除此之外,奥丁在虚拟人的扫描、创建、面部捕捉、服装等,都有自己的硬件和软件技术解决方案。

Grissom表示,面对接下来越来越多的虚拟人涌现,差异化的关键在于,虚拟人能否真正提供类似真人的交互感。

「数字人有一个体验上的界限,你得真的知道对面这个人在跟你交流,这里面有很多重要的细节,比如说它是不是在看着你,或者它跟你交流的时候,肢体语言是不是针对你的」Grissom指出。

在品牌侧,作为国内最大的动图媒体平台,动图宇宙正在针对数字人提供各种宣发,以及品牌和数字人的商业化对接。动图宇宙CEO尹家鸣认为,品牌目前对虚拟人营销的热情,既有出于跟风的因素,也有想迫切融入元宇宙的考虑。接下来,随着虚拟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虚拟人营销会类似电商领域,进入数据化驱动和品效合一的阶段。

以下是新声Pro整理后的「虚拟人该如何造血,让自己活下来?」圆桌讨论摘要。我们也将陆续整理另外两个圆桌的讨论摘要,与大家分享,供关注这一领域的内容和品牌方同仁参考。

品牌为什么需要虚拟人

新声Pro:大家觉得虚拟人作为一个非常新鲜、非常火爆的营销点已经过去了吗?在品牌越来越看重品效合一,尤其今年疫情特别反复的情况下,投放受到影响,品牌还会在真人和虚拟人选择中更偏向虚拟人吗?大家的生意有受到影响吗?

唐迤:燃麦科技整个团队在上海,整个疫情期对大家执行效率有一定影响,但行业还好。我们是2020年10月份开始做AYAYI第一个形象,应该是国内做的相对比较早的。我们当时判断,整个元宇宙还需要比较长时间去建设,做数字化的人,对用户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trigger,来了解整个市场。这是为什么我们在2020年底开始做这件事情的原因。

虚拟人的商业价值,会有一个历程,第一阶段是比较偏新的信息传递。我们第一波跟品牌的合作,都是类似于数字人怎么结合品牌。品牌要第一次进入元宇宙,第一次进入Web3。很多都是类似于传统经纪模式的授权合作,但是合作所体现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真正从品牌营销跟长期运营角度,怎样把第一波带入元宇宙的点,长期跟用户做连接?我们去年10月份首创了数字人+品牌+数字藏品的合作。包括我们最近跟一个美瞳品牌,一起设计产品,产品有实体,也有数字藏品。用户购买了实体,可以来redeem整个数字藏品,整个体系有新的链路去连接。

Grrisom:我们和唐总在这块的看法基本一致。只是我们认为,数字人会分为几个阶段,像我们这种数字人公司,现阶段靠B端或者G端赚钱,这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可能要在C端,有很多产品形态或者方式。

现阶段很多数字人公司基本上都是在B端赚钱。B端分为两类,一类是品牌类的企业客户,这是现阶段大家都看到的,或者认为变现比较直接的。还有一类是面向效果的,数字人在这个领域还完全没有开始展现它的能力和应用,但是我们也看好。

举个例子,大家刷抖音,它会有一些针对你个人的广告内容推送。如果数字人技术加入进来,可能会针对用户本身的画像,产生针对性更强的内容。这种内容的产生,靠传统视频手段很难做到,因为靠拍摄的视频,即使通过AI,内容变化的形态也是有限的。但如果使用数字人技术,使用三维的内容生成技术,会更容易针对客户进行定向广告推送。如果这种形态的产品出现,在效果型广告客户里,数字人也一样有用武之地。这一部分产生的商业收益不会比现在B端用户的体量小。

C端我们也非常看好,但是我们认为在用户端需要很多技术迭代。普通用户要参与数字人的内容创作里,对自身的形象创作本身就是很高的起点。很多公司在做捏脸化的产品,帮助用户生成自身形象,但我们认为效果达不到一个基准线之前,还是不能引爆。

还有一个收入方向,我们比较看好,就是数字化演员。目前大家在讨论的数字人,因为受技术限制,很多要么就是动态东西很少,要么表情比较僵硬,很难达到参演影视剧的标准,或者即使参演了,也比较生硬。但随着技术发展,完全以假乱真的数字人不是不可能的,我们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这个方向如果达成了,在影视作品里,未来可能出现一定比例的替代真人的数字演员。我们认为达成影视级的东西,表情是很重要的环节,这是为什么奥丁在表情这块花了大量的精力。

新声Pro:尹总,您作为复合营销、感受行业动向的人,您对现在品牌做数字人的热情,对营销热度的变化是怎么感受的?

尹家鸣:回答您这个问题,真人出的了小区吗?这不是很现实的问题吗?目前疫情加剧的情况,其实对数字人是促进。但是确实,从长远看,有几个问题是数字人行业一定要跨越的。

我们一直跟品牌和数字人两边讲的核心点,就是数字人需要跨越的,是立足新经济和迈向元宇宙的一个步骤。立足新经济,就有刚才提到的,比方是不是可以做到品效销合一,是不是真的能涨粉,真的能卖货。这些问题确实是数字人现在要面对的,大家都还是在迭代和摸索的阶段。

但是也可以看到,在立足新经济的过程中,数字人还有很多潜能没有释放。大家比较有感知的是,怎么可以做的更像真人,毛发是不是可以更精细,眼神是不是可以更灵动。但是其实数字人在新经济里面,完全是一个新物种,它是一个24小时可以不休不眠,可以接受很多反馈数据,也可以快速迭代的物种。这些方面,数字人的潜能还没有完全被激发和释放出来。

迈向元宇宙这个点,也有很多能力没有完全释放。比方说数字藏品,完全打开了新的营销大门,不管是作为会员体系搭建,还是做粉丝权益,甚至是不停做盲盒的工具和手段,都能给品牌打开很多空间。以天猫为例,天猫2020年核心的大主题就是数字人,那时候一堆数字人做天猫的营销,2021年就是数字藏品,与数字人结合的数字藏品进行营销。

新声Pro:感觉大家还是比较看好长期趋势。不管是虚拟人发展会面临不同的阶段还是它跟新经济、元宇宙的关系。在您看来有哪些虚拟人跟品牌结合的比较好的案例?之后还可以有哪些进步空间。

唐迤:数字人和虚拟人很早就存在。2008年有一部剧叫《返老还童》,里面有80%都是数字人在参与,因为它年龄跨度从十几岁到八十几岁。所以这个载体一直都在,只是整个市场,或者时代的精神在转变。

从第三波浪潮来讲,主要的点就在于从原子经济变成了比特经济。所以第一波商业化,刚刚说的不同形式,换汤不换药的都在做这件事情。确实,它提升了很多跟品牌、跟用户的效率,和卖软件是一样道理。

这一波浪潮核心的关键点,是AI、区块链、纳米技术。数字人有可能成为这些东西的载体,所以我认为它有两个比较关键的核心价值的输出方向。第一是怎么通过数字人把AI可视化,很多公司在做单点AI的能力,NLP语言的能力、声音的能力、画画的能力、财务的能力,各种模型。但是这些模型,如果脱离一个没有皮囊的数字人做外延,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大家的共识。所以怎么把AI的能力可视化,是非常大的空间,无论2B或者2C。

第二件事情,是怎么样解决第四波浪潮的信任感。互联网之前是解决信息传递的问题,这一波解决信任的问题。所以它一定会绑定到NFT或者数字藏品,通过C端和B端连接,更大的扩大信任感。而在信任感当中,所有的群体、品牌效应、社交,才能有更大的外延。

所以从整个时间的框架来讲,是这样一个历程。这样的历程里面,会分化出很多合作手段。现在我们处在商业的2.5,从比特经济往Web3经济的方向推动的历程中。

Grrisom:我可以举一个我们正在合作的案例。是一个目前流量比较大的一线歌手,我们跟他有一个合作,不完全是营销行为。他在用一个数字形象做自己MV的角色,在这个MV里面,数字人角色充当了数字化演员的身份。MV结束后,这个角色又可以独立产生出市场化的行为,也会有自己的抖音账号,或者自己有独立的直播行为。

第一步,我们先帮他在6月份发一个MV,这个MV里面数字化形象就相当于他个人的分身,他和它之间会有一些特别好玩的互动,而且和他本身的MV内容也是非常契合的。

我们认为这种比纯代言或者蹭热点、噱头化的东西要好。因为毕竟数字人还是要服务于内容,不止是你的流量,关注度,或者市场效应,由于这些内容本身足够优秀了,你才能换来这些后面的东西。所以目前我们更看好的,还是能利用现有的数字人技术,或者三维技术,更好的让内容创作者产生内容。

好莱坞可能很早就有类似的数字化替身,但那个年代成本非常高,普通的内容创作公司几乎不太可能用。即使是国内一线大片,可能也不太用得起。所以我们这种技术公司,目标就是可以把好莱坞这种高质量级别的东西,用非常低的成本,让越来越多人,甚至普通人,可以参与到内容创作里。

这件事一旦达成,其实营销是水到渠成的。因为用数字化形象能产生各种各样好的内容,甚至能替代我们原来很多内容创作的形式。这种数字人技术,才能真正有更多的商业落地。

而且我们认为,未来虚拟拍摄会成为主流,很多内容化拍摄虚实结合了,不再只有真人或者是真实场景,虚拟人在这里面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很多品牌目前使用虚拟人、数字形象做营销,可能现阶段是蹭热度,但随着数字化内容创作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我相信这个最后会成为所有品牌方很重要的内容创作手段。数字人肯定会参与到所有领域里面。

像我刚刚举的那个例子,整个MV就是在一个很卡通、很梦幻的形态下,在这个形态下,既然场景是数字化的,我就可以搞一个完全数字化的分身。这样整个营销推广和内容做了非常好的结合。

尹家鸣:第一种类型就是作为品宣、代言人的方式。像春天芍药季的时候,花点时间跟阿喜的联名,这是我们看到的所谓非常吸引眼球的仿真数字人明星,跟品牌之间的代言和联名合作。

真正进入更有价值的部分,应该是数字人帮助品牌迈向新经济。这里面也有很多案例,比方说台湾的三大名酒之一「八八坑道」,它的数字人形象叫阿道。他完全采用了一个数字人做自己天猫店流量的主角。好处非常多,有了数字人形象后,下一步不管生产短视频、追热点、做营销,还是做酒类直播,都可以做到品效销合一。而且持续投入,能规避很多系统化风险,也能帮助品牌走向立足新经济的品牌。

关于迈向元宇宙的部分就更多了,有很多数字藏品。包括京东、OPPO,大家都发一些跟数字人相关的藏品,作为新一代链上的品牌会员卡体系,甚至不停有盲盒和私域运营的方式。

再往后,比如虚拟直播时,数字人是不是有自己的大脑,有没有相应的策略,能够总结出直播的一些结果,再往下包括像千人千面。逐渐我们会看到新的案例出来,让这些还停留在概念中的形式成为可能。

做自己的虚拟人还是和虚拟人合作

新声Pro:对于客户和品牌方来说,他们对于虚拟人的认知有一个进化或者演进的过程吗?

尹家鸣:肯定有,原来是从Marketing的层面。跟数字人或者元宇宙的合作,在整个品牌的高度一定会不停升级。整个数字人,不管是从技术,从IT的选择到相应的对接环节,到后面的执行落地,对品牌来说就是一个营销的基建,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个去关注市场、方案策划,完全不是这样的形式了。

从整个大环境来讲,线上营销或者提升效率的链路,数字人加元宇宙,肯定是大家重中之重去考虑的问题。在实操层面上,从比较浅的类似于授权合作,到跟产品的连接,到整个品牌自己CRM的连接,都在往前发展,这种连接会催生很多好玩的事情。我们也在用自己的数字人连接,创造一些不同的玩法。

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前,我觉得大多数人想法可能跟我一样,还停留在中心化媒体年代。比方说我们小时候,为什么要选一个明星代言人?巩琍很火,我就选巩琍;范冰冰出来,我就选范冰冰,这事就结束了,因为范冰冰谁都认识。我投放渠道,我就投央视,投新闻联播那个时间点,大家可能觉得这个事情还是那个时候的思维方式,其实已经完全不是这样。

我们讲的新经济,有这么几块:

第一,围绕着电商展开的营销,已经完全是数据驱动。从IP联名的角度来说,从电商时代开始,就是围绕着大促节点、数据驱动,市场部的人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IP,或者选择这样的明星合作,但都是从数据里挖掘出来的。

到短视频、直播的时候,更加是基建型的技术服务。它发生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做很多营销事件不断维持热度,不断维持曝光。为什么流量平台可以挣很多钱,因为所有的卖货渠道都是流量饥渴的,需要持续性的把吸引注意力、吸引流量的内容囊括在自己下面,以更低的成本去获取流量。

从双11时代,流量平台就逼着品牌去找有流量的新节点,或者是跟你自己的商品调性符合的流量节点,去做「双11」的活动,这个时候「双11」的流量会涨,品牌就可以跟渠道进行相应的博弈。

后来到了短视频和直播时代,每天都是「双11」,薇娅、李佳琦天天播,每天都是要有流量节点的,今天你请刘德华,我明天又要请梁朝伟,每天都要维持流量相应的利用率和热度。这个时候营销行为发生的频次会非常高。

更极端的,我们刚才提到了效果转化类的。例如品牌广告,他投放根本就不知道中间选了哪些媒体,选了什么样的位置,但是他整体有ROI的计算。

对数字人来说,也会遵循这样的发展规律。我们第一个阶段看到的好像还是市场部拍脑袋,说最近谁最火,哪个又爆了,我们有没有跟上,这是很初级的阶段,或者是发生概率非常低频的行为。

实际上真正每天的日常,大促,各种各样的节点,每天的直播上播等,长线运营里都需要很多的基建。

对于品牌自己来说,就更需要基建了,因为都需要人设化的主角,才能吸引每一天日常的流量。真人的问题就不用多说了,疫情的原因等等,这些东西都暴露出来。这个时候他更需要一个,可以更加稳固,可以规避风险,同时又能持续加强的。

比方最近王心棱的梗,你想象你是卖货的,这种新消费品牌,怎么去跟王心凌才能拿到今天的流量密码,才能获得今天的粉丝数,到店的粉丝数,这个时候更需要数字人全链条的基建服务,才能够做到持续的运营和流量的增长。

新声Pro:品牌也是通过他的营销阶段、营销节奏,对虚拟人的依赖,也是在不断递进,在演进的。

对于品牌来说,他也有两个选择。第一,我自己选一个市面上已经出现的虚拟人、虚拟明星,我邀请他来代言。还有一种方式,品牌重新起头做一个虚拟人,作为虚拟代言人,我们也有看到品牌现在,最近应该是可口可乐跟Swisse,他们自己推了一个自己专属品牌的虚拟代言人。

作为服务方,来找你们定制自己虚拟代言人的品牌方会有一个越来越多的趋势吗?他们对于虚拟人的规划,有往更长期的方向走吗?

唐迤:虚拟人的角色定制生成出来之后,未来的内容创作,还依赖于大量技术类的工作。我们接触很多品牌,想从头自己去做一个的,并不是特别多。尤其是跟互联网,或者跟游戏产业没有关联的,纯做消费品的公司,他们本身是没有团队和基因的,他们更倾向于用已有的数字人形象进行代言。

和他们原来跟明星谈代言是类似的,只是他们认为数字人将来能干的事,可能会比真人明星还多。因为毕竟未来的VR、AR领域里面,会有大量数字人形象的展现,但是传统明星,用视频拍摄的方式,在那个领域做互动型的东西,反而会比较弱。

还有一些公司,原来就是内容创作方。比如原来做过综艺,这些团队反而会有兴趣找我们来定制一些数字人。

新声Pro: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会明显的感受到,虚拟人越来越多,可能也会面临到一个同质化的现象。像Ayayi这种已经非常头部的,可能是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不断拥抱新的技术演进。唐总这边我了解到,我们会继续推新的虚拟人出来,老一辈虚拟人和新虚拟人,他们之间的分工和配合是怎么设置的?

唐迤:我觉得数字人不会变老,不存在老的数字人和新的数字人。还是前面讲的,历史使命不一样,如果从10年、20年的线来讲,现在才刚开始。延续刚刚那个问题,有这么多客户的需求,你是去乐华找签一个范丞丞,还是你自己培养一个偶像练习生,这个问题也存在了好多年,这背后映射的是,这个人成与不成,他背后是术业有专攻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数字人对于你要做这个事情的意义是什么?从这个结果上来讲,我觉得需求量是会非常多的。

比如小冰之前给万科做过崔筱盼,被认为是最美的数字员工,但实际上她是个财务,这个数字人解决的是功能性问题。这就是我刚刚说的数字人的格式化,你是让一个AI去催你,还是一个带有好看的皮囊的数字人去催你?一个好看的数字人加AI,这样的需求,我觉得在很多企业、很多环节会需要。

第二,从精细化媒体的角度来讲,它是可以集成的,所谓的网站、公众号、视频号,以各种的信息,大家都可以基于以后作为一个格式化的数字人,他可以存在。如果你想象,你家里面有个数字人的管家,它可以集成掉你所有所谓智能的链路,这种功能性的需求,我觉得对用户来讲,是实际可行的。

第三,所谓的外延,怎么样通过数字化,通过所谓用户的信任,在整个品牌的传播和运营逻辑中重新找到定位,有一个新的方式去连接品牌,这是一个源源不断的需求。

第四,终极的可能是大家看到几十年后,类似于《西部世界》,或者《失控玩家》,当你看到的整个Character,整个元宇宙的环境中,你已经分辨不出它是个NPC,它是个AIGC,它是个UGC,而是个AIUGC的时候,它会产生另外一种社交模式,这个需求下用户会需要的是他后面整个系统,需要的是不同的皮囊,需要的是AI的能力。

这四个维度的需求,会像金字塔这样源源不断诞生。

虚拟人如何差异化

新声Pro:Grrisom这边,我也想请教,当虚拟人出现同质化的时候,什么是重要的,我们从一开始技术的层面就应该做哪些准备?我们现在做虚拟人的技术是换脸实现的效果好,还是影视方向技术的效果好,它中间可能又跟引擎有相关。

Grrisom:第一,我认为目前数字人这一波只是刚刚开始,所有技术都是刚开了个头,真正数字人的商业化应用还没有完全展开,原因也跟技术有关系。

现阶段的技术并不是很成熟,对于数字人的呈现还是跟人不一样。这个阶段比较好玩的就是,所有数字人都想着证明自己不是人。我认为下一阶段想出圈的,应该是所有数字人都证明自己不是数字人。谁能优先证明自己不是数字人,更接近于人,它可能就跟现有的数字人产品有巨大的差异化。

举个例子,所有的数字人形象,现在看上去都是个卡通形象。如果突然有一天我告诉你,我现在就是数字人的时候,我就在这堆数字人里面产生巨大的差异。我认为真正想要做到跟所有数字人都不一样,首先得不像个数字人。

刚刚您问的那个问题,就是换脸的方式和三维的方式有什么差别。我个人认为换脸的技术和AI视频化的技术,本身和我们今天讨论元宇宙里面的数字人没什么关联。那个就是视频替换的或者视频处理的技术,即使你用一些AI方式和语音作为驱动源,驱动这个人看上去更真实,但是在未来元宇宙的环境下,我们更多是需要交互。

如果一个数字人是用视频的技术生成的,它的呆板性在三维场景下很容易看得出来,只是现在在平面二维的环境下,这种影视或者三维的数字人,看上去可能还不如AI换脸数字人呈现的效果好。

但是如果在未来三维呈现产品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出现在你面前的,如果是个AI换脸的数字人,可能你根本没办法跟它交互,甚至你想换个视角都很困难。如果它是三维化的数字人,你和它的交互体验会非常棒。所以我们认为,至少在目前我看到的AI换脸的技术,还只是一个在平面时代比较落后的东西。

在未来元宇宙领域下面,AI的使用范围会越来越窄,可能现阶段大家感受不到,但是未来我相信会很容易感知到。我们认为AI更多的技术应该是服务于三维的数字人更真实,更接近于真人,而不止作为一个视频换脸的方式。

新声Pro:其实AI换脸是一种很早的,您比较看好AI的数字人,其实是让所谓的NPC更加智能化,更加像人有独立思考、交流的行为模式展现上,可能会更多一些。

Grrisom:举个简单例子,现在有一些银行或者公共场所有大屏幕,那个上面会有所谓AI处理的数字人,体验过那个你会感觉到它没有交流感,你不会觉得那是个人,你就会觉得那个视频画面在发声,上面站了一个人的视频。

我认为数字人有一个体验上的界限,你得真的知道对面这个人在跟你交流,这里面有很多重要的细节,比如说它是不是在看着你,或者它跟你交流的时候,肢体语言是不是针对你的。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一些大屏上呈现的AI换脸或者AI技术实现的数字人。首先,它连最基本的说话时候看着你都没做到,所以就不会让普通用户觉得那个东西跟人有什么关系,它就是一个发声的设备而已。

但是如果那个东西说话的时候看着你,并且它的语音是很流畅的、表情是很自然的,你会真的有交流感。这种交流感产生的时候,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什么私域流量有很长一段时间,会成为营销里面很重要的手段?就是因为在私域下,人和人之间是有直接交流的,这种交流会让你不会抗拒推销行为。所以一旦数字人能和人真的产生交流的时候,我相信它卖你东西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它只是个视频给你放一个广告,我相信你买这个东西是很难的。

新声Pro:当然也还是要各种环节的共同参与进来。尹总这边我也想请教您对于现阶段虚拟人,什么才是差异化的运营,以及我们有观众提问,如果现在作为一个内容创业者来说,想要进入这个赛道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尹家鸣: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对行业本质的看法。我们觉得现在数字人行业要把它清晰定义一下。

大家关注的,并不是过去计算机学科里面的3D虚拟说话人这样的,人工智能的分支。大家觉得很有想象空间的,是有类似IP属性的数字人。我们觉得这个行业里现在最大的痛点是商业化效率。不是说不能商业化,而是说商业化的效率是不是足够高。

因为我们今天讲到的变现相关的东西、和品牌的合作,都不是大家做内容创业的初心。比方说你创造一个数字人形象,其实你希望它成为一个歌手或者一个偶像,有自己的人设或者相应的想法。但是这里面必须有一些实际的情况,数字人目前的技术发展阶段和市场环境,决定了商业化效率如果不够高的话,你撑不到那一天。

因为你内容要稳,粉丝和人设都要逐步建立。这个时候你流量获取和利用率的成本是很高的。同时,数字人又不像真人,一个有才华的真人基本上打开手机能够把所有的事全干掉,从文案到什么自己就全出来了。数字人不行,哪怕从前期的形象打造到后面动起来,到再后面做所有的延伸,随便动一下都有技术方案在后面跟着。而且这些技术方案,以目前的情况来说,无论让它唱歌跳舞,哪怕它说话的时候知道看着屏幕,都还需要很多的技术方案去支撑。

所以商业化效率是这个行业里面最大的痛点。所以我们刚才讨论很多东西,包括品牌合作、包括怎么样数字人做成基建、包括我们的认定是让品牌和数字人之间能够产生更多交易。

这些交易其实就是帮助更多的内容创作者,创造数字人的时候,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能够解决你商业化效率的问题,能让你支撑到将来就不用再接代言了。我通过开演唱会卖门票、卖CD、粉丝打赏产生了很好收益,这个是我们对整个行业痛点的看法。

秒鲨号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0)

大家都在看

品牌推广 在线咨询
返回顶部